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1531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9课《竹节人》要点梳理及习题训练1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上册(秋季班)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季班)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级:

六年级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语文学科教师:

叶璐

课程主题:

部编本预初上语文教材《竹节人》要点梳理

授课时间: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感知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2、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

3、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

教学内容

【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大家自由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思考:

v本文的人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乐趣?

v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

他和主题有什么关系?

v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作者简介】

范锡林,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

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4年,《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

(1——2)概述“我们”当时全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

(3——19)文章的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

第3——7段为第一层,第8——19段为第二层。

第一层(3——7)主要描述了“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热爱与热情,也能体现他们对可以用简单材料制作出这一成果的自得与满意。

第二层(8——19)主要写斗竹节人的乐趣,体现“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

第9——16段集中描写竹节人搏斗中出现的各种有趣的情景,第17——19段突出表现“我们”对斗竹节人的入迷,这些都反映了这个游戏的乐趣。

第三部分:

(20——29)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对老师也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秦金玉理解,并且为“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快乐。

【内容鉴赏】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上学时玩竹节人的趣事,叙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以及看老师玩竹节人等内容,表现了童年游戏引发的生活情趣。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

很多情节都表现出了斗竹节人的乐趣。

首先。

是竹节人没头没脑的对打,不知疲倦,也用不倒下。

简单的玩法折射出的是单纯热情的爱与纯粹无暇的乐。

其次,就是当一个“斗士”的线被卡住时,“斗士”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啥样子,挺着肚子尽挨揍。

这里作者用“斗士”与“傻样子”构成反差,生动地写出僵住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不动的可笑模样,表现当时游戏的快乐与胜利时的喜悦心情。

再次,挖空心思给竹节人制作武器,创造名号,使竹节人显得更加神器威武。

接着,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要技高一筹,发明了橡皮脑袋和纸盔甲,却弄巧成拙,这样的竹节人中看不中用,反而不敌对手。

最后,同学们在大规模的、热烈的搏斗中入迷,忘记上课,从侧面烘托出竹节人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满足。

【内容品读】

竹节人

范锡林

1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2 有一段时期,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3 把毛笔竹竿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

短的,分别做双手双足,用一根扎鞋底线把它们串在一起,就成了。

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

功尽弃。

4 那一段日子里,妈妈怪我老把毛笔弄丢了,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

5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忘了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面去了。

6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7 仔细想来,那第一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8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长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威风凛凛,又腿张胳膊,跟现今健美比赛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9 将那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弹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

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了。

10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11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12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号称“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13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续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准备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响的名号。

14 破课桌,俨然一个吡诧风云的古战场。

15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那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就的脑袋,花了大半节课,做了一顶纸态一下课,便得意洋洋招呼大伙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着的脑袋连杰甲被。

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16 其实,那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得了主,他不过是那串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而在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一回事。

17 黑虎偷心!

泰山压顶!

双龙抢珠!

18 咚锵咚锵咚咚锵!

咚咚锵!

19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乌兽散。

20 上课了,意兴来后,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作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21 偏偏后面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脖子伸长,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耽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22 老师大步流星过来,恐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秒密暴露无遗,不必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正在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我们两个则被罚站一节课,心中好不怨恨。

23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仅沮丧的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从里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消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去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一些没用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24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归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25 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26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看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也没留意到我们在偷看。

27 他脸上的神情,就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28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29 方才的那份小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例1:

1、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根据文中的描述,说说这个“古战场”中上演的“斗竹节人”游戏,其“古”趣与“斗”趣事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以下句子的言外之意。

(1)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2)那一段日子里,妈妈怪我老把毛笔弄丢了,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

(3)仔细想来,那第一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4)方才的那份小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一些语句,具有夸张的色彩。

如桌面的裂缝“像长江黄河”,竹节人“建立了赫赫伟绩”,老师是”虎视眈眈”"大步流星”,等等。

结合具体语境,说说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那些有趣的情形(9-19)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这样顺序来布局的:

“有时”“还有”“其实”这些词给出了答案。

他们是按照游戏欢乐的程度而逐渐递进使用的。

斗竹节人最长出现的是“没头没脑的对打”(第九段),“有时”会遇到卡线住的情况(第十段),有时对手会亮出“神气”的武器和名号(第11-14段),更有意思的是“别出心裁”却“弄巧成拙”(第15段),最入迷入情的是教室里的大规模的、热闹的搏斗(第17——19段)。

2、“古”趣是指竹节人的形象被“我们”设计为孙悟空、窦尔敦,并为他们配备金箍棒,虎头双钩等武器,这些都是古代的任务和兵器。

“斗”趣事指竹节人没头没脑的打,不知疲倦,也永不倒下。

当一个“斗士”的线被卡住时,他就会显得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挨揍这些内容共同铸成快乐的斗竹节人的场景。

3、

(1)“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够好,不像现在,玩具的品种多,而且人们也有钱买,而那时候的玩具“只能自己做”,强调“都”“只能”,有点儿心酸,也带一点儿调侃意味。

(2)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因为做的多,所以毛笔就“丢很多”,买毛笔的生意当然好了。

两相对比,显示出“我”的窃喜与得意。

(3)对朋友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在课桌缝中玩竹节人的这种玩法的喜爱。

(4)原来老师也喜欢,甚至也爱玩竹节人!

这让我们感受到志趣的相近,心灵的契合,距离的拉近,所以怨恨和沮丧都消失了。

4、"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作者借这个比喻想要表达这个豁口

既宽且长,一不小心铅笔就会掉进去,其实也是通过大词小用极力表现课桌的破旧,有幽

默的效果。

小小的游戏道具,却说“建立了赫赫伟绩”,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

表现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老师“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似乎表现出的是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

比的形象。

但这些夸张的描写与后文“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神情“跟

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和活泼亲切

的形象。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童  年

方敬

1 说起到外祖家里去,我就乐极了。

那座朗敞的院落,是我儿时的乐园,其中畅茂的花木至今还是我记忆里的一种装点。

2 一颗老年人的心,慈良又温和的,与一个孩子的热情融汇在一起,于年龄的距离间,闪烁着爱的光辉。

外祖和平的目光与喜悦的容颜,都使我觉得充实。

在想象中他的存在是超凡的,他主宰着我的心灵,我有点傲岸,且只知道阳光与温暖,乐居在他爱的境城里。

他说我是他纯净的快乐和慰安。

这种心灵的密合永远表现着爱的伟大。

3 我是他家里的一位常客,一住就很久。

于是,我可以听到他的一位女邻居说:

“这孩子简直不想家了。

”我羞涩地笑着。

于是一位和善的老邻人又问了:

“你是你外祖不能离的拐杖吗?

4 下午的阳光照耀着外祖的小寝房,经过花格窗和半掩的门。

外祖坐在大圈椅上,戴着老花眼镜,手持一本小字书,看一会儿又歇歇。

我坐在他身旁的矮凳上,静听着他偶尔说出的对于古人的赞词,很少几句。

有时,我的想像飞出了窗口,升上蓝天,最后又落到一个百花盛开的园子里。

但一有兴致,我又弄我的玩具。

如仰望崇高的神灵,现在我的目光固定在他的眼镜上了:

两片圆的厚厚的玻璃,镶上粗粗的黄铜框子,像两个鉴照我幻想的圆镜。

经过它,我看见两颗光辉的眼珠,老人的眼珠。

我想,人生如果是一首长歌,无论是忧郁的或快乐的,那么老人的眼珠就是沉默的键子,不同凡响的,我最爱的就是它了。

5 我的外祖现在要抽烟了,我替他装烟,划火柴。

烟管是长长的,挂有一个皮荷包,铜嘴铜斗,多节瘤,色黑发光,如有人问起它的来历,外祖一定会说它的年纪可大了。

在他家里,它经历了好几代,最初的享用者大概是一个极爱好极讲究的人。

关于他,连外祖也很模糊了。

在他去世以后,这个古老的东西,不知怎的落到一个外戚手里,为了收复这个损失,两家的戚谊竟至决裂了。

6 外祖也喜欢到园子里或者户外去走走,我,代替了拐杖,牵着他,也许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上。

而他的拐杖呢,一根乌杨木做成的,黑油油的,有雕着龙头的把手,常挂在圈椅的靠背旁,这只精致的手杖是经过他的细心的筹思和选择的。

在他所有的用具中,他最看重这个。

以热烈的请求,我曾被允许拄过它几次,持着它的腰身,自己假装一个老人,躬着背,咳咳吐吐。

对于老人的东西,我总是那样喜爱,因为它们不仅激动我的情感,还引起我丰富的想象呢。

7 我们在园子里了,慢步走着,在茂叶上,花径间,外祖指着他亲手种植的花木给我看,又说又欢喜,他最爱兰草,兰草是栽在瓦盆里,放在石台上。

我们走出园门,看看天色和远山,岑寂使我们的心情静止于欲暮的景色中。

于是两人选了一块石板坐下了。

“你还是那样健旺。

”一个荷锄的农人走过了。

“呃,你们今年的收成很好吧?

”“可以过活罢了。

8 归途上外祖似乎有点倦意,我则想着,想把潜伏在心里很久的希望说出来。

我凝视着他的眼珠和白须,它们像欠了我一个回答似的。

终于我耐不住沉默了。

9 “外公,不用那个拐杖吧。

我牵你还好得多。

10 “是的。

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

11 “等我将来老了我再用它吧,给我吗?

12 “是的,愿它也是你亲切的记忆的拐杖。

13 我怎样愿意离开他呢?

祖孙两人互相倚扶,在生活上表示一点诚挚与热心。

但是,家里三番两次派人来接我回去,我用各种方法拒绝,最后就是躲藏也无用了。

老仆人带来父亲的严厉言辞,我是最怕父亲的。

外祖在我耳边说了很多的话,亲热而慰安的。

终于老仆人带我上道了。

外祖送我到一个土坡前,每次送行的终点,我上坡过桥,怕回头看:

只使我心酸,从背后传来的他凄凉而又温和的声音:

“下回同妈妈一块儿来吧。

”直到拐弯处,我回望时,只见一片竹林和林间隐约的黑色屋顶了。

14 从外祖家里回去,我没有一次是空着手的,也许带走的是一个古瓷水盂,也许是一个小小的海螺。

我衷心喜爱它们,好好地保存着,在一个黄木匣里。

真的,我不忍提到时间的冷酷,很多年过去了,这些小小的玩意儿,无一不是引起我悲思和怅惘的来源,然而我愈加爱惜它们。

没有它们,我会与辽远的昔日更生疏了。

自然,我尤其不会忘记那只拐杖。

(有删节)

1.文中第一段说:

外祖“那座朗敞的院落,是我儿时的乐园”,这种“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畅茂的花木至今还是我记忆里的一种装点”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我”与外祖关于拐杖的对话,说说“心灵的拐杖”“亲切的记忆的拐杖”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在文中祖孙两代间还存在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我”与外祖间深深的爱;一是外祖那有我十分感兴趣的事物,如老花眼镜,铜嘴铜斗多节瘤的烟管、乌杨木雕有龙头的拐杖。

  2.回忆起“乐园”中“畅茂的树木”,就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勃勃生机,充满了缤纷的色彩。

  3.外祖说“你还是我心灵的拐杖呢”,说“愿它也是你亲切的记忆的拐杖”,都用了比喻的说法。

前一句是说天真稚气的“我”纯净,快乐,给了外祖无限的安慰;后一句是外祖美好的希望,愿拐杖能唤起“我”对幸福生活的回忆。

  4.“代沟”在老人“慈良又温和”的心与“孩子的热情”融汇中消逝了,“年龄间的距离,都闪烁着爱的光辉。

”他们之间沟通和理解所构建的和谐更体现了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

阅读《童年读书》,完成问题。

童年读书(节选)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

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

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

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

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

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

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

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

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

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

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

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

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

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

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

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

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

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

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

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

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

活该!

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

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

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

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

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

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

我好恼怒!

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1、本文主要通过借阅的四本书讲述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遭遇到的一系列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为读《封神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读《青春之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读《破晓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读《三家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第①段,请说说为什么“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4分)

-------------------------------------------------------------------------------------------

4、作者把自己对书的迷恋描写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请以第④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

(不超过150字)(7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