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85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七章区域经济发展学案

 

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对区域农业来说,自然条件是制约因素,首先应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适合该区域发展的农业类型。

如我国东北地区,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区域有一个宏观认识。

1.范围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区东部。

2.自然条件

(1)气候:

(2)地形:

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区域发展现如何]

1.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2)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

(3)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2.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①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存在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

(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的发展方向

(1)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以“案例”为依据——探规寻律·走向实践]

[理在书中]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1.自然条件

特征

影响

气候

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

条件

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

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2.社会经济条件

[题在书外]

(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如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审题指导]

1.审设问

(1)题,“环境质量优良”→主要从三江平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质优的原因。

(2)题,“气候”→与实际生活结合,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分析,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降水少,病虫害少。

第(3)题,“化肥施用量较少”→主要从土壤肥沃、肥力高,科技发达,精准施肥等方面分析。

第(4)题,“中国绿色米都”→从无污染或少污染,产量高、商品率等方面分析。

2.审材料

“于1957年开始垦荒”→开发历史较晚,开发的历史短。

“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说明建三江地广人稀,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

“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自然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水源、土壤具备质量优势。

“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科学种植,精准施肥,发展生态农业。

3.审图表

从图上可以看出,建三江位于48°N附近,纬度较,气温。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把握规律]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题组冲关]

 (2018·长沙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作为我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宜宾是全国同纬度地区(27°N~28°N)茶树萌发最早的地区,茶叶一般在2月上旬就可上市,比同一纬度区的浙江、安徽等全国茶叶主要产区早20天以上。

宜宾由于产茶历史悠久,产早茶时间领先,早茶品质优、色泽美、品牌多而被中国茶业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早茶之乡”称号。

材料二 宜宾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岭谷相间,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境内主要河流有20多条,水库500多座,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

材料三 2016年2月第九届“中国·宜宾早茶节”进一步强化了质量安全,推行茶叶质量安全网上追溯机制。

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茶叶包装上的二维码,查到该产品的生产环境、基地情况、生产日期等诸多信息,掌握该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整个流程。

材料四 如图两图分别为宜宾地理位置示意图和茶园景观图。

(1)与同纬度的浙江、安徽相比,说明宜宾早茶上市更早的气候条件。

(2)分析宜宾适宜早茶生长的自然地理条件。

(3)对于建立茶叶产品二维码追溯机制,有些茶农非常赞同,有些则不赞同,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4)宜宾生态早茶园周边一般种植高大的乔木,请说明这些乔木对早茶园的作用。

解析:

(1)题,结合地形,从低温期长短、生长期积温等方面分析农产品上市早的原因。

(2)题,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赞同,从质量、知名度及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等方面论述;不赞同,从全过程监控的技术难度和成本方面考虑。

第(4)题,乔木对早茶园的作用可以从森林的生态作用方面分析。

答案:

(1)冬季,宜宾产茶区因四川北部大巴山和秦岭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而比同纬度的浙江、安徽的低温期短,且生长期积温高,所以萌芽更早,上市更早。

(2)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气温高,生长期长,适宜早茶生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充沛,且境内河流多,水资源丰富,能满足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宜宾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适中,有利于排水,适宜茶树生长。

(3)赞同。

理由:

通过监控从茶园到茶杯的整个流程,增加了茶企生产环节的透明度,强化了茶叶质量安全;使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和生产过程更放心,提高了信任度和满意度;提升了宜宾早茶的知名度,推动宜宾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或不赞同。

理由:

全过程监控,技术难度增大;成本提高。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温,使茶树免遭低温冷害;增加生物多样性,减轻茶园病虫害。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以“案例”为依据——探规寻律·走向实践]

[理在书中]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方 法

途 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发展商品粮食生产;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抓好养畜基地建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抵御旱涝能力;加快中低产田和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

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推广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文化教育普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搞好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问 题

对 策

黑土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题在书外]

(2018·四川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

℃)和粮食作物(图甲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

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估算图甲中①②两地≥10℃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积温高或低的原因。

(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审题指导]

从材料一的图甲中可以看出,①地≥10℃积温介于3000~3500℃,②地介于2_000~2_500℃,则两地差值介于500~1_500℃;两地纬度相同,积温不同,可从地形、冬季风等角度分析;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上。

从材料二的图乙、图丙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大于上海、江苏、浙江;单位面积谷物产量要比上海、江苏、浙江低,主要与东北地区纬度高有关。

[答案] 

(1)500~1500℃。

 原因:

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积温高于②地。

(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自然原因:

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

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4)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答对三点即可)

[把握规律]

(一)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

具体表现如图所示:

(二)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典型地区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方向

农耕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过度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

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绿色农产品基地

牧区

内蒙古高原、青海牧区

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

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

林区

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

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

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

(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题组冲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宁夏平原自古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而今依旧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

小麦、水稻高产稳产,枸杞、瓜果品质优良,银川附近遍布的湖沼是宁夏的水产基地,而贺兰山前广袤的草场,则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

材料二 宁夏平原示意图。

(1)贺兰山对宁夏平原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分析宁夏平原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西北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越自然条件。

(3)说出宁夏平原发展种植业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指出其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解析:

(1)题,贺兰山对宁夏平原农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贺兰山对该区气候、土壤以及对该区农业类型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2)题,根据宁夏平原的地理位置,可以从气候(光照、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第(3)题,宁夏平原农业属于灌溉农业,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以及不合理开垦对植被的破坏,从而造成的土地沙化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可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进行作答。

答案:

(1)贺兰山可以阻挡西部沙尘对宁夏平原的影响,减轻土地沙化;宁夏平原位于贺兰山以东,处在夏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相对充足,为农业提供水源,而冬季又因为有贺兰山的阻挡,免受冬季风的侵袭,减轻低温冻害;贺兰山为宁夏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环境,形成宁夏平原的主要牧区。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黄河水灌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问题:

土壤盐碱化、土地沙化。

对策:

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发展农林牧业;科技兴农,增大技术的投入,提高农业产品和产品质量;(以农产品为原料),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展节水农业,改良灌溉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积极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防止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善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油菜属喜冷凉、抗寒力较强的作物,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4~6℃,开花期的温度一般为15~19℃,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干物质和油分的积累。

按播种时间的差异可将油菜分为春油菜和冬油菜两种。

如图为我国2017年油菜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结合材料可知(  )

A.地形和水分差异导致我国南方油菜分布比北方广且集中

B.北方油菜冬季播种,夏季收获

C.纬度差异导致甲、乙两产区分别种植冬油菜和春油菜

D.长江流域油菜秋季播种,来年春末夏初收获

2.与丙产区相比,乙产区的优势是(  )

①油菜总产量高 ②油菜成熟所需时间长,含油量高

③低温期长,油菜病害少 ④油菜品种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3.华北地区没有成为我国油菜的优势产区,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  )

A.风沙灾害多,且积温偏少

B.水资源紧张,土壤盐碱化严重

C.油菜的生长时序和农事安排与小麦有冲突

D.耕地面积不足

解析:

1.D 2.B 3.C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影响我国南方油菜分布比北方广且集中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地形和水分;甲、乙两产区分别位于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种植的都是春油菜;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油菜要在春暖后才可播种,而南方冬季相对温暖,油菜可秋季播种,来年春末夏初收获。

第2题,乙产区纬度高,气温低,故油菜病害少;乙产区积温少,油菜成熟需要的时间长,积累的有机质多,含油量高;乙产区的油菜总产量不及丙产区;乙产区低温期长,生长期长,油菜品种不及丙产区丰富。

第3题,华北地区的积温比乙产区多,但乙地成了油菜优势产区,故A项错;油菜属旱地作物,虽需一定的灌溉用水,但受水资源限制较少,故B项错误;华北地区耕地面积广,D项错误;华北地区油菜的播种与生长时间处在该地区冬小麦的生长与收获期内,因而华北地区未成为我国油菜优势产区,故C项正确。

(2018·安徽合肥二模)读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4~6题。

4.近年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减少B.水热条件变差

C.高铁运输便利D.生产成本提高

5.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  )

①夏季气候凉爽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昼夜温差大

④土壤肥力高 ⑤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6.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

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

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

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

解析:

4.D 5.A 6.B 第4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地区对蔬菜的需求量会增大,但同时用地、用工成本增加,导致当地种植面积萎缩。

第5题,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较冀北高原水资源更丰富;冀北高原海拔高而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少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多为冲积扇而土壤更肥沃。

第6题,山前平原具有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质量好,农业种类多样,适宜发展优质生态特色基地;采摘、观光基地适宜在城市周边地区发展。

(2018·山东济宁一模)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cm。

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

完成7~8题。

7.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

8.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地表植被 ②减少水分蒸发 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 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

7.C 8.B 第7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

第8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则①错误;地面覆草可减少水分蒸发,而果树烂根的原因是土壤中水分多,则⑤错误。

(2018·河南百校联盟联考)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

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

读图完成9~11题。

9.图甲中吠亩法有利于(  )

A.抗风透光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D.排水防涝

10.与图甲相比,图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壤水分充足B.昼夜温差减小

C.风力侵蚀降低D.通风透光性好

11.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

C.土壤D.水分

解析:

9.C 10.D 11.D 第9题,图甲中吠亩法是“上田弃亩”,其特点是:

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

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

第10题,图乙吠亩法是“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较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是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

第11题,图甲吠亩法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图乙吠亩法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

因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8·长沙二模)读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三江平原昔日是以“北大荒”闻名的蛮荒之地,现在却成为我国有名的稻米城,大米输出量占全国的15%,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在《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新天府评选中成为明星,最终排名第六位。

材料二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大分布区,如图。

材料三 俗话说“南稻北麦”,我国水稻的传统优势产区都在南方。

但三江平原的农田现在有60%为水稻田,粮食总产量达1500万吨,70%作为商品粮输出,商品率远比南方的水稻生产基地高。

(1)读图说出东北地区沼泽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0分)

(2)三江平原现在沃野千里,其耕地主要是由沼泽改良而来。

分析该区土壤肥沃的自然成因。

(8分)

(3)根据材料三,试分析三江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及商品率高的原因。

(10分)

解析:

(1)题,据图可看出沼泽北部多、南部少;南北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则可从气温、降水角度分析。

(2)题,土壤肥沃程度是以有机质含量为衡量标准的,要从有机质含量多角度分析,注意耕地“由沼泽改良而来”,则分析沼泽有机质含量多的原因即可。

第(3)题,注意本题有两个问题:

成为水稻生产基地的原因、商品率高的原因。

成为水稻生产基地,要分析满足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成为基地还要分析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商品率高,关键在于人均粮食多。

答案:

(1)面积由北向南减少。

北部降水丰富,气温偏低,蒸发量小,冻土层深厚,地表水不易渗漏,冷湿的环境使其沼泽广布;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

(2)沼泽草甸植被有机质生产量大,气温低,分解微弱,有机质保存多;沼泽地势一般较低,淤积的有机物也较多。

(3)沼泽被大量改良成耕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平土肥水足,特别是温带季风气候其夏季高温多雨的特征能很好地满足水稻的生产条件);全球变暖的影响使水稻种植界线北移;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余粮多。

13.(2018·石家庄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嘉南平原位于台湾岛西部浊水溪以南,由浊水溪、曾文溪等河流冲积而成,是台湾岛面积最大的平原。

嘉南平原早期许多地方是对天气依赖程度很高的“看天田”,直到嘉南大圳(圳,灌溉用的水渠)完工后,遂有“谷仓”之美称。

嘉南大圳以乌山头水库(位于曾文溪支流官田溪上游狭小谷地,水源通过隧道引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